不受第二支箭的苦歌词

歌曲名: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歌手:周志宏  所属专辑:《佛教智慧小故事》

介绍:《不受第二支箭的苦》是由周志宏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周志宏的《佛教智慧小故事》专辑之中,如果您觉得该歌曲好听的话,就把这首歌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支持周志宏的不受第二支箭的苦的吧!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歌词

作词 : 杜青/岳立柱
作曲 : 吴居彻/俞绂棠
【佛教智慧小故事】NO. 6.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正如老师教导学生的态度一样,但是佛陀所上的课程,并不是数学、历史……等等,而是做人处事的方法。所以称佛陀为「做人的老师」,实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们这位老师,为了考验弟子理解的程度,常会提出一些问题问弟子,有时提出应用题,本题即是其中一条。
有一天,佛陀问弟子:「未曾听过佛陀教理的人,会遇到快乐、痛苦以及不苦不乐的感受;如此,未曾听过佛陀教法的人和已经受过佛陀教导的人,两者有何差别呢?」
这裡所说的「受」,意指人由外在事相所引发的感觉,以及所产生的情感而言。例如:有人送我们很漂亮的花,我们看到花而引起的快乐的感觉及情感,这就是受,此为「乐受」。若是遇到悲惨的遭遇,而引起痛苦的感觉和情感,则是「苦受」。有时不特别快乐、不特别痛苦,这种感觉和情感,就是「不苦不乐受」。以种种的感觉和情感而言,无论是不是佛教徒,反应都是一样的。那麽,是佛教徒和不是佛教徒,对于各种感受,到底有没有差别?这就是佛陀提出的应用题。
弟子们听后,回答佛陀说:「大德,我们的法是以世尊您为本,以世尊做为我们的眼睛,但愿佛陀能启发我们。」
佛陀告诉弟子:「未曾接受我教导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会悲叹万分,愈来愈迷惑、愈来愈恐怖,好像中了一支箭后,又中了第二支箭,感到非常痛苦。但是听过教法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绝对不是一味的悲叹,自乱阵脚,所以说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对快乐的感受,佛陀也是同样的说法。身为佛教徒,看到很漂亮的花,也会和一般人一样,引起快乐的感觉,但是不会因快乐而迷失自己;一但沉醉在快乐中,迷失了自己,第二支箭就会带来痛苦。
所以佛陀说:「不受第二支箭的苦」,这就是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区别。
我们处在痛苦中的人,都应仔细思量这个故事,用心学习佛陀处理痛苦的智慧。假若生病了,躺在床上,整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心想:「这种不幸怎麽会轮到我?」「自己的担子怎麽这麽重?」「喉咙这麽痛,等一下怎麽吃饭?」「这一生又没做过什麽坏事,怎会让我受这种苦?」「孩子在家没人照顾,怎麽办?」「病,不知道会不会好?」……这麽想来想去,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又睡不著觉,连做梦都皱著眉头!如此,有用吗?
肉体之苦好比中了第一支箭,若又自找烦恼,那麽,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就会紧接著一支一支射到我们身上,结果更痛苦!苦上加苦会使心情更混乱,更失去光明、智慧,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凡是受苦的人,应该好好学习让心情平静下来,免得受第二支箭的苦,而让心情平静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慢慢观想佛的功德、慈悲和智慧,充满我们内心、充满我们全身,一旦我们不受第二支箭的苦,第一支箭的苦很快就会消除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LRC歌词

作词 : 杜青/岳立柱
作曲 : 吴居彻/俞绂棠
【佛教智慧小故事】NO. 6.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正如老师教导学生的态度一样,但是佛陀所上的课程,并不是数学、历史……等等,而是做人处事的方法。所以称佛陀为「做人的老师」,实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们这位老师,为了考验弟子理解的程度,常会提出一些问题问弟子,有时提出应用题,本题即是其中一条。
有一天,佛陀问弟子:「未曾听过佛陀教理的人,会遇到快乐、痛苦以及不苦不乐的感受;如此,未曾听过佛陀教法的人和已经受过佛陀教导的人,两者有何差别呢?」
这裡所说的「受」,意指人由外在事相所引发的感觉,以及所产生的情感而言。例如:有人送我们很漂亮的花,我们看到花而引起的快乐的感觉及情感,这就是受,此为「乐受」。若是遇到悲惨的遭遇,而引起痛苦的感觉和情感,则是「苦受」。有时不特别快乐、不特别痛苦,这种感觉和情感,就是「不苦不乐受」。以种种的感觉和情感而言,无论是不是佛教徒,反应都是一样的。那麽,是佛教徒和不是佛教徒,对于各种感受,到底有没有差别?这就是佛陀提出的应用题。
弟子们听后,回答佛陀说:「大德,我们的法是以世尊您为本,以世尊做为我们的眼睛,但愿佛陀能启发我们。」
佛陀告诉弟子:「未曾接受我教导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会悲叹万分,愈来愈迷惑、愈来愈恐怖,好像中了一支箭后,又中了第二支箭,感到非常痛苦。但是听过教法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绝对不是一味的悲叹,自乱阵脚,所以说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对快乐的感受,佛陀也是同样的说法。身为佛教徒,看到很漂亮的花,也会和一般人一样,引起快乐的感觉,但是不会因快乐而迷失自己;一但沉醉在快乐中,迷失了自己,第二支箭就会带来痛苦。
所以佛陀说:「不受第二支箭的苦」,这就是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区别。
我们处在痛苦中的人,都应仔细思量这个故事,用心学习佛陀处理痛苦的智慧。假若生病了,躺在床上,整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心想:「这种不幸怎麽会轮到我?」「自己的担子怎麽这麽重?」「喉咙这麽痛,等一下怎麽吃饭?」「这一生又没做过什麽坏事,怎会让我受这种苦?」「孩子在家没人照顾,怎麽办?」「病,不知道会不会好?」……这麽想来想去,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又睡不著觉,连做梦都皱著眉头!如此,有用吗?
肉体之苦好比中了第一支箭,若又自找烦恼,那麽,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就会紧接著一支一支射到我们身上,结果更痛苦!苦上加苦会使心情更混乱,更失去光明、智慧,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凡是受苦的人,应该好好学习让心情平静下来,免得受第二支箭的苦,而让心情平静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慢慢观想佛的功德、慈悲和智慧,充满我们内心、充满我们全身,一旦我们不受第二支箭的苦,第一支箭的苦很快就会消除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